中德集团董事长程田青:上半场靠“短跑思路” 下半场须转型创新
发布时间: 2025-08-16 作者: 企业新闻

  总部位于山西省长治市的中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创建,仅用24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家普普通通的塑钢型材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塑钢型材、塑料管道、铝合金型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础家装、海外事业部等业务板块,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五名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

  目前,中德集团已实现年产值30亿元的规模,旗下拥有8个全资子公司、两大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全国的1000余家营销分公司。

  中德投资集团董事长程田青当选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省工商联(联合会)副会长、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主席,长治市人大代表、常委,山西省塑料行业协会会长等。山西中德的成功被不少媒介冠以“中德现象”“中德模式”“中德奇迹”加以阐释探寻,试图从一个理性的高度总结归纳出一个从零做起的企业的嬗变秘籍。

  近日,程田青董事长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如何传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谈了他对当前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转型与创新的思考。

  程田青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家队伍茁壮成长,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就是要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气魄,哪里有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哪里就有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

  程田青认为,晋商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商业历史。对公司来说,要想做百年老店,就必须传承晋商精神的仁、义、礼、智、信,弘扬商德文化,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中德的经营哲学是:正己善为,做事先做人,只有“正己”才能“善为”,只有“己正”才能“为善”。这与晋商精神及商德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能传承晋商优秀的传统,亦能指导当下与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与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一大批有信仰、有思想、有信念、求真理、捍正义、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在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今天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更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如果晋商精神是“无中生有”,那么企业家精神的表现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果企业家精神加上晋商精神,那就是“无中生有,仁义礼智信,横跨欧亚九千里,称雄三界五百年”。

  程田青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企业赚取的是市场和消费的人双扩展的钱,拼的是资源和机会,只要敢去拼就能获得改革开放的红利;下半场赚取的是市场和客户“双减”的钱,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一定有清晰的战略思维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才能实现转型跨越。

  中德集团在初创期破局的关键策略就是“上半场的短跑思路”,短跑要求企业有集中爆发力,此时拼的就是“资源和机会”。

  中德开始从事的是贸易流通,经营的是铝合金型材,2000年的时候,铝材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市场鱼目混珠,千家百态,程田青产生了一个念头,自己制定品质衡量准则和工艺参数,让厂家按要求组织生产,然后独家代理这个品牌。有了思路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宏愿压在了东北一家知名厂商身上。

  但事情没有按他预设的情况发展,这家厂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开发新品种可以,但要付60万的模具开发费。程田青怎么也想不通。

  回来后,程田青开始了全国性的考察之旅。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技术储备,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登台亮相了。

  办企业资金不足,他想到了“借鸡下蛋”,租赁国企闲置工厂车间这一招。他花5万元在潞华集团租了半个车间,又投资560万元上马了4条先进的塑钢型材挤出生产线,完成了最初的资金和场地储备,实现了“从无到有”。

  程田青认为,“宁可愁一时,不可愁一世!模仿别人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只能和别人打价格战,最终是死路一条。”想在同种类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必须“新、特、异”、必须打造出中德自己的拳头产品。

  中德首先在普通型材上寻求创新亮点,去弊从良,站在客户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研制开发的塑胶共挤(双密封)型材,提高了塑钢成窗产品的水密性、气密性和抗老化性、抗渗透性,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适销对路的经营策略,是中德能够从山西非公有制企业中突围,走向全国的制胜法宝之一。

  在迎战中国经济“下半场”的过程中,程田青认为,中德从三个方面的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通过提高“含新量”“含绿量”“含数量”(创新、绿色、数字化),以实现从内卷的环境中成功突围的目标。

  中德历来注重人才教育培训和团队建设,积极组织人才教育培训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设定未来的人才目标和标准:

  高层:培养成“四个家”(哲学家的思维、政治家的敏感、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决断)。具备这“四点”很重要,“一把手”假如没有这“四个家”的特质和能力,很容易把企业带向深渊。

  中层:培养成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密室里能谋、领着人能干的“四能”干部。中层是企业的“腰”,企业身体灵活不灵活,腰很重要。腰出了问题,头脑(高层)再好,脚(基层)也走不好、走不远。

  基层:两个高,专业水平高、工作质量高。班组建设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不行,肯定不行。

  变革中,人是最重要的问题,谁能够把人的事情想明白,谁就能把一切都想明白。

  在创新管理上,他们精简管理层级,推行扁平化管理机制,由集团领导兼子公司总经理,管理更加简洁、高效,通过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公司实现良性发展。

  在房地产市场做调整的时期,程田青提出“三大战略项目”:系统门窗、家装管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原来中德针对的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大型房企衰落之后,中德从单一的建材提供者,转向给消费的人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个商家和消费的人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充分利用24年在生产制造上的技术积淀,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业务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适时提出了“五新”(新模式、新平台、新系统、新技术、新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在卷的行业卷出不同。

  程田青通过现有传统铝合金产业打造出“五隔”系统门窗(隔音、隔热、隔水、隔气、隔风),通过家装管道打造出“五恒”系统(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实现“四个家”的应用场景(家外是寒风瑟瑟的冬天,家里是美丽舒适的春天,家外是酷热难耐的夏天,家里是惬意凉爽的秋天),因地制宜推进好房子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德扎根山西背靠河南,延展江沪和川渝大战略;在国际贸易运营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海外事业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程田青表示,企业要跑赢中国经济下半场马拉松赛,必须要战略转型。伟大的企业都成长于寒冬,做企业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变应变,以变迎变,应势而为,顺势而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中德集团的坚强信念就是年年难干年年干,年年要有大发展!

  (文章来源: 2025年8月13日企业家日报头版头条:上半场靠“短跑思路” 下半场须转型创新 ———中德集团董事长程田青谈当前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路径